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悠悠的博客

海不波溢 · 激浊扬清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原创】走近老师称谓  

2015-09-09 17:14:26|  分类: 自由杂谈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       十多年前,我带学生到山东搞毕业设计,在济南街头小饭馆就餐时,模模糊糊听到服务员称呼老师,因为身边有学生也就没在意。后来只身到了曲阜,孔府前的导游,以及路边招揽游客三轮车夫的老师称呼,让我纳闷,身边没有学生,怎会被认出是老师呢?后来才知道,山东的一些地方习惯把老师作为礼貌称谓。这个印象,给我留下了一个地方人文风貌的标志性记忆。

 如今,老师称谓早已从校园走进了社会层面,可我总觉得,当今的这种文化现象,远不如山东所见所闻那么朴实无华。透过媒体万花筒我们会看到:一些能写的会画的,跑得快的跳得高的,说得巧的唱得响的,一旦被翻炒成名,名字后面往往就附加了老师称谓。而寻常百姓间若以老师相称,除与职业关联外,常被谦逊婉拒。同样的称谓,前者似乎是物有所值名副其实,后者则显得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。我想,既然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能在孔子的故乡传承,那作为礼仪之邦炎黄子孙,我们理应走近它,读懂它,堂堂正正接受它。

 我与老师称谓,可以说有着不解之缘,所谓不解,是因为自己曾是教书匠,离开讲台多年,工作部门和角色一变再变,唯独背着的老师谓称不变。以至于听觉习惯成自然,出差在外被称“总”时,还觉得别扭。其实,这种心态与具体职务无关。我只是觉得,狭义上的老师,承载着为师的尊严与荣誉,艰辛与快乐;广义上的老师,约等于女士、先生,集礼貌修养于一身。这个称谓,比起特殊年代流行的“同志”遍天下,比起当今的“顶戴花翎”满天飞,抑或也包括网络中兄弟姊妹牵手联袂,应该说更简洁自然,更接近于人本。

 既然老师称谓约等于女士,先生尊称,那是否人人都能对号入座呢?回答是否定的。因为,广义上的老师称谓虽说与文化程度,才华才艺,职业背景无关,但在职业理念上,被赋予了为师的尊严与荣誉。在人文理念上,加载了品位与修养,这就使老师称谓具有了特定的精神内涵。所以,入围此列无须身份光环,无须笔墨文采,更无须职业背景托衬,但须一张意识修为持重,举止形态端庄的通行证。无此证,即便是知名学者文人墨客,浮云热浪托起的明星名嘴,都没有资格充当“被叫”,更何况那些靠打把势卖艺,靠臆想舞文的醉翁了。 

 作为一名曾经的专业教师,我无意撰文炒作老师称谓的职业风采,只想借教师节而立之年,呼吁我们的一线教师,恪守为师的尊严与荣誉,无愧于老师称谓;寄语这个称谓在社会生活和网络中,承载真善美,走近你我他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710)| 评论(3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