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悠悠的博客

海不波溢 · 激浊扬清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原创】何为文  

2015-11-25 12:45:41|  分类: 自由杂谈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     作家张玮曾撰文《何为书》,质疑一些冠以文学的印刷品。本文延展设问,无意质疑广义上的大众文学创作,旨在探讨准文字作品的“斗拱”架构。

 之所以借建筑学术语喻文,是因为张玮老师在文中引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名句“诗意地栖居”,作为文学创作的终极归宿,而这个归宿又被哲学家海德格尔称为是“一间自己的屋子”,暨“精神家园”。在诗人的审美视角中:这间“屋子”形体架构亦如传统建筑:斗拱构件与横梁、立柱完美契合,典雅端庄不失多采风姿,简约流畅不乏精雕细琢,彰显刚柔并济形神合一诗意之美。在哲学家的严谨思维中:这座“家园”斗拱架构,以其优美的文采造型,托起文字的艺术神蕴;以其熔铸般的啮合贯通,传递文字的人性力度;以其精准的预应力节点,凝聚文字的个性刚度。这就是本文的借喻主旨。

  我以为,如果说斗拱是传统建筑建造质量和身份等级的重要标致,那么文字斗拱,就是准文字作品的立文之本。然而,现在到处是书到处是文,鱼龙混杂良莠不齐,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扑朔迷离。尊贵的诺贝尔文学奖花落山东高密,谁会质疑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权威审美?一些并不闪亮的文本,签名发售抢人眼球,谁能挡住名家效应?一些公众人物著书立传,一夜间成了“文学家”“思想家”;一些文字絮语飞花,堂而皇之冠以散文,诗歌,小说挂网招摇。“暇意文学”捧得鲜花,“惬意文学”迎来喝彩,而诗意文学栖居地,却显得有些荒凉冷寂。

 难道汉语文学瑰宝,就这样被物欲喧嚣的时代弄潮“作价卖掉”,文学之路真有捷径可走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我以为,一个浮躁的时代更需要一种心声,去呼唤更多的心声,这是文学存在的永恒价值。文学之路更无捷径可走,准文学作品贵在真字——人性之本真,个性之本真,艺术之本真,绝非是粘上个体裁标签,兑换成毫无价值的印刷品,就算搭上了文学直通车。

 就自己的写作经历而言,这些年零零散散写过一些东西,虽有的曾入编辑法眼,但哪些算是杂文,哪些属于散文、诗歌,自己从没冠以体裁名份。尊崇古训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那些生涩文字还是免冠自销为好。我深知,汉语文学博大精深,每种体裁都有其严格的文学属性和写作规范。譬如,散文写作的两大标准,杂文写作的三大原则;譬如,小说(含生活记叙文字)把定的六大要素,诗歌抵达的意境维度。所以,“文副其实”可对号入座尽享文学诗意,倘若着“皇帝新装”闯文学殿堂,结果只能落个自欺欺人贻笑大方了。

 这样谈文字,或许会令一些文学爱好者所不屑。其实,我并非是刻意文字的专业水准,只是觉得文字排列组合构建的这座家园,作为心灵的栖居地,心声的发源地,形体架构可以不高大,但根基坚实牢固;外观可以不漂亮,但经起审视端详;内部装潢可以不豪华,但洁净明亮。这里或许没有鲜花,没有掌声,但不会缺少文品的和弦共鸣,人品的交融槌击。

 我想,这应该是为文者共同向往的“诗意地栖居”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93)| 评论(2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